這部電影大陸翻成《布拉格之戀》,但原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還是比較好的。著重在後設敘事,但拍法上跟原著有些許不同,各有精彩之處。所以電影跟小說比較起來,兩種是可以互補的,光看電影不夠,可以藉由讀原著來做比較。

後設小說與戲謔手法

 首先要談到後設小說在這部電影裡的運用,我們看這些後設小說,基本上是作者對讀者的一種挑戰,作者希望讀者主動思考。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小說和電影中,你必須了解Parody(滑稽模仿)的意思,尤其是戲謔的手法。

 片中有很多情節都是猾稽模仿,與一些偉大文學作品和前輩有相當關係,電影和書最精華的部份,就是男主角從一個外科的手術醫生變成一個擦玻璃的工人,到最後到鄉下變成一個開卡車的司機,這整個在我們小說電影的論述裡面,他變成是一個生命的論述,而且裡面有很多精彩篇章。

 昆德拉在這部小說裡面所宣揚的哲學觀,原著裡面一開始就談到很多人生的問題,甚至有遺作現象的問題,他引用了一個尼采的觀念叫做Eternal return,中文叫「永劫回歸」,這是一個很大的哲學議題。

昆德拉的反共論述

 昆德拉依照伊底帕斯的故事提出一個問題:「因為你無知而犯罪可以原諒嗎?」用這個來形容共產黨的作為。

 其實我們會發現昆德拉從早期包括《玩笑》以來,通通都在罵共產黨,這是他的政治論述跟國主論述的部份,然後藉這個機會提出他的反共論述,作家中包括像蘇聯的索忍尼辛,沒有人像昆德拉以那麼美妙的手法從事政治性的反共論述,如此精彩、諷刺性又強。

 而昆德拉他的國主論述全是血淚,大家知道英國有什麼國主論述嗎,在早期內戰的時候,英國是一個成功的民主,是一個殖民別人的民主,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民主,他們沒有悲哀史,那像其它國家都有很多哀慟的歷史,像台灣、中國大陸、捷克,還有很多國家,都是斑斑血淚,所以他寫的很成功,他的政治論述反共這個部份我認為是很精彩的。

中心主題

 後設寫法裡,有個觀念就動用到中心主題,所謂中心主題不是說這個故事主題性的東西,是一種再現的弦律,很具體的東西。

 在故事裡,第一個最重要的中心主題就是布拉格春天,因為我們知道這事件從現代回過頭去看,是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一個名詞,我們每提到布拉格春天,指的就是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政治改革,這事情是本故事中最重要的中心主題,所有事件都圍繞在1968年布拉格這個事件,所以中心主題經常在一個故事或電影小說裡面,它決定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是把我們帶往這個故事該去的方向一個具體性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沙鹿電影藝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