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首先吸引你目光的是建築物外牆別緻的雕飾,牆面雕刻蜿蜒的蕃薯藤,鑲嵌當地所產的鵝卵石,左上方則寫著一部電影片名稱「451F」,這部楚浮導演的名片「華氏451度」,敘述人類經歷毀書浩劫,但仍設法讓知識遺產保存下來的故事,筆者忝為圖書館員,每次思及片中圖書館員為保藏圖書而與書俱焚的壯烈殉道場面,總會想到蘇東坡「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辭學術,當倍蓰於前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手不觀,遊談無根」的感慨,相對於電影,從無線電視的開播、錄影帶普及、有線電視的電影台,到現今科技影音時代,多且易致的DVD輾轉複製片刻成片,由是鄉鎮戲院無由生存紛紛棄甲,而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白頭往事,大台中地區所有戲院幾乎被八大系統的娛樂電影所霸持(攘括),要看深刻人文意涵的世界電影,只有南北奔波跑影展了。往昔,看電影是一種具有儀式性的娛樂,穿戴整齊、紅男綠女,在黑暗中,和認識的與陌生的靈魂,一起看見自我投射的心靈映照和集體的會心莞爾,當然還有笑聲、爆米花以及盈眶的淚珠。現在您得降格以求DVD,再以前是LDVHS,那早年側身在巷弄裡,現在移據在惠文路上的「非觀點劇場」,可以讓您看見世界各國電影大師的影像風采,跟著一群影迷影癡相濡以沫。

        時序推到19981218日,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舉辦「電影油罐車-電影賞析研習會」,當時還在軍中批閱「莒光作文簿」的聞天祥以「開羅紫玫瑰」為活動的開幕片,揭示這個以「電影」為館藏特色的圖書館,與愛穿梭於現實與虛幻之中的女主角對位呼應,漸露頭角的麵包師父導演林正盛,也來暢談他的電影路,藍祖蔚談電影音樂,他的私房CD聽的學員們意猶未盡,謝嘉錕老師自備攝影剪輯器材,就像魔術師邀請現場觀眾體驗一樣,兩位學員即席演出,老師即拍即剪,三分鐘的短片,紀錄了當時80個學員的感動,也埋下了往後發展成「沙鹿電影藝術館」的伏筆。

        1999
年筆者號召沙鹿鎮的文史工作者,針對沙鹿戲院的興盛榮光到衰頹沒落,展開文史資料的蒐集及田野調查訪談工作,除拜訪當時的經營者及其後代和相關人士之外,亦訪問地方耆老,尋找居民的共同記憶,大約七十多年前,位於沙田路舞台巷沙鹿第一家電影戲院—妙舞台戲院開張了,這是光復後台中縣海線地區第一家戲院,之後位於菜市場,以放映歌仔戲、布袋戲台語片為主的沙鹿戲院,也敲響了鑼鼓。1954年文化戲院(二年後更名寶樂),1959年新生(1963年後名為新星,1968年改建後更名為寶宮)戲院及金福興戲院(1969年)也相繼營業。在訪談中發現文獻資料的流失總比蒐訪工作快一步,本來保留有金福興戲院為數甚多照片的經營者後代,在訪談當下幾年前因故全數燒毀,沙鹿戲院保存的新劇劇本也因未受重視而丟棄,真是令人扼腕。目前戲院遺跡僅存金福興一處,地主現租給頂好超商,也算是空間活化再利用吧,沙鹿的戲院自1929年起至1994年寶宮戲院拆除正式告終,時歷65年的興衰起落,2001年這些訪談紀錄由文史工作者李榮鈞先生整理成書出版「沙鹿鎮戲院娛樂滄桑史話」,此書記載著沙鹿先進努力奮鬥的過程,藉由本書的整理爬梳,喚起沙鹿鎮民的集體記憶,得以產生鄉土孺慕之情,冥冥之中為「沙鹿電影藝術館」的成立又向前推進一步。這一年又推出一系列的閱讀電影講座,李清志老師講建築與電影,蔣國男老師講電影音樂等。

        2000
年與「台中縣海線社區公民大學」陸續開設「 認識電影」(王瑋、黃慧鳳聯合授課)、「電影音樂魔法師」 (藍祖蔚授課)、「電影藝術深度賞析I」授課內容為: 1性、死亡與喜劇;2柏格曼的電影世界;3冷酷異境與純真童話;4波蘭的道德焦慮電影;5日本電影怪傑-北野武;6大陸第五代導演;7女性電影;8同志電影;電影與社會(2001年三月)」(聞天祥授課)2001年開設「電影的魔力與演員魅力」由朗亞玲授課,「電影藝術深度賞析II 」,授課內容為:1、好萊屋生與死 2、民族、兒童、電影奇蹟(3/303、電影大師(4/134、我就是電影 4/275、歷史、政治與電影(5/11 6、電影與文學(5/25 7、回首念電影(6/8 8、認識紀錄片(6/22 9、成果驗收。等電影專業課程,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儼然成為中部電影修煉的場域。

        2001
年推出電影文化節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愛情功課電影研習營」,由聞天祥老師擔綱講授1.從「類型」電影看愛情:範例影片從「舞國英雄」、「紅磨坊」,從歌舞片的角度來分析愛情在其中的公式,並引伸出各種類型的策略與解讀方式 2.電影「情聖」楚浮:藉由楚浮的作品來看愛情,放映「鄰家女」,這部影片是由他銀幕下的情人所主演,題材則是初戀情人重逢,男已婚、女已嫁,卻止不住出軌慾望的故事,也可藉此來談法國電影的愛情傳統 3.大師身影:藉由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的「愛情影片」,以及同一個故事不同版本的「十誡之第六誡」,來看大師如何把一個少年愛上中年女子的愛情故事,拍出昇華的力量。4.愛情無界線:放映西班牙鬼才阿莫多瓦的「我的母親」、「慾望法則」,他的作品突破性別、性向,幽默獨到,可以開展另一層深刻的視野。 5.港台電影的愛情傳說:放映香港導演葉偉信的「朱麗葉與梁山伯」、台灣導演陳玉勳的「愛情來了」,將議題轉向華語電影。
 

 

「愛情影展」:放映「電子情書」、「羅密歐與茱麗葉」、「臥虎藏龍」、「雙面情人」、「愛情有害健康」、「愛情的盡頭」六部片。
 

「電影音樂會」:由「龍門吉他室內樂團」演奏知名的電影配樂。

        2002
年六月在聞天祥老師的策劃下,邀請了國內當前的新銳導演,選擇了六位平均年齡才三十出頭的紀錄片新銳作品,包括陳龍男以攝影機記錄兩名當兵同袍服役心情的「我的莒光作文簿」、鄭慧玲從兩名病友經驗側述自己患病心情的「機遇之旅─記紅斑性狼瘡」(金穗獎得獎作品)、許子苹從男友至交罹患癌症到回頭檢視自我的動人紀事(第三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吳靜怡記錄青少女的戀愛憧憬與共通家庭經驗的「什錦水果香蕉船」(第三屆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日本山形影展)、曾吉賢以汽車推銷員為主角的「Sales」(日本山形影展、捷克人權影展),以及陳碩儀笑看徵信社另類人生的「狗跳雞飛之一:狗幹」。讓一群熱情的影迷見證了台灣電影隱而未顯的創作活力,記實影像的充沛動力,也改變了許多人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也思考影像紀錄在地方呈現的可能。這個迷你影展對台北而言,也許不稀奇,但對海線小鎮來講,卻是難得的實踐,中部影迷也著實讓這些新銳導演見識了他們的認真與深度,透過這些年輕導演在台北電影圈的口耳相傳,沙鹿小鎮竟也闖出了名號。
 

        2002年金馬數位短片巡迴展到沙鹿:沒有龐大的資金支撐、沒有昂貴的器材使用,這些因素一點都不阻礙真正有才華的導演們創作,因為只要一台DV,就能夠將腦中構思完整地以影像輸出,誰都不知道,他們有哪些人會是未來的侯孝賢、張作驥、蔡明亮……。播映過去全民DV運動中得獎的精采作品選輯短片作品,映演後舉行座談,讓觀眾們不只是看到這些國內、外影像作品,更能藉此交流互動的過程激發創作潛力,一起感受數位短片的視覺新體驗。影展內容:8/18() 14:30集集大怪獸/林泰州導演、彼一暝鹿港暗訪/紀文章導演;8/25() 14:30/林泰州導演、不安的脈動/喬慰萱導演;8/31() 14:30「謎」系列作品/馮偉中、夢/陳明和。


      2003年由志工協力策劃的三月影展以紀錄片放映討論作為打響沙鹿電影藝術館的第一炮,影展邀集了楊力州導演的<老西門>來談西門町新與舊的記憶與對照;陸孝文導演的<湖>談新竹湖畔民眾俱樂部的成員如何營救歷史建築「空軍十一村」,營造閒置空間的再利用;陳怡君導演<日茂行與苦力群>談文化資產保存與現代化開發兩者所面臨的衝突對立與妥協共處;紀文章<鹿港苦力>談鹿港的社區經驗與庶民文化;黃春滿導演的<一葉蘭>談南部的兩位單親媽媽如何走出喪夫之慟;最重要的,便是由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的電影志工群所製作的<孵一個電影夢>,紀錄整個電影藝術館的籌備歷程。除了以上導演談論切身的社區營造經驗與拍片心路歷程之外,更邀請了南華大學陳泓易教授與中興大學邱貴芬教授來主持評論影片,透過本次影展具體的召喚,將來能擾動更多的無形資源,也許是影像界、文史界、學界、公部門,甚至是企業界的朋友,大家來浥注電影藝術館未來可能的想像,並奉獻己力,以實際投入經營管理,共同為中部孵出一個電影夢!

        再把時序倒回2002年,行政院文建會提出一鄉鎮一特色館,因為國家財政日趨見絀,這個政策,遂改為「地方文化館計畫」,由各縣市文化局就所轄提出可行方案三處,沙鹿鎮提出「沙鹿電影藝術館」,僥倖名列其中,並得款三十萬元整,辦理籌館的先期系列活動。期藉由系列活動的展開,能獲得文建會的青睞,為本鎮的文化建設,立一里程碑,台灣的鄉鎮級公共圖書館,鮮有建立館藏特色者,而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自199812月舉辦「電影油罐車-電影賞析研習會」以來,即確立「電影」為館藏特色,藉由影展、講演等電影專業研習課程,來行銷圖書館,並積極蒐羅電影圖書、海報等文獻資料,來推動「電影館藏」的主題特色。希望沙鹿小鎮將來能成為推動電影藝術的灘頭堡,打造出電影人、影迷、影癡的心靈原鄉,並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結合,能讓所有沙鹿的民眾親近本館,經營定位在:一、兼顧大眾品味的戶外電影院,定期映演老少咸宜富教育意義的影片。二、培育影像紀錄剪輯人才,拍攝製作具有在地觀點的社區人文影像。以往拍電影需有龐大的資本與技術才能成事,當數位化進入到電影領域,攝影機的數位化,操作技術門檻下降、儲存媒體體積縮小與價格降低的影響下,讓電影創意的執行變得容易,各種領域的人都能從數位科技中借力,引爆新的思維與創意來完成電影夢。「電影藝術館」的籌設,除了建立沙鹿的人文特色,更積極的意義是呼應全民拍電影運動,並平衡電影文化活動「中空」的現象(重南北略過中部),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與行動,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中部地區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 !

       2003年女性影展首度到沙鹿巡迴,策展人游惠貞第一次到沙鹿來,影展結束,她傾聽筆者,正在孵化的夢想,她也好心的警告三十五厘米的放映機操作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影片拷貝的運送與保管也都是昂貴又細密的苦差事,這些困難,憑著一股傻勁與熱情,我們的工作同仁做到了。
 

        20041219日沙鹿電影藝術館終於正式掛牌成立了!
        

         2005年正式營運,以當時侯孝賢最新力作「咖啡時光」作為開幕片,海線地區的藝文工作者、影迷們像開同學會一樣,齊聚一堂把僅能容納80座位的空間擠爆了,這一年共放映121場次中外電影欣賞,3場導演座談會,2場電影藝術講座,社區紀錄片研習營28小時,數位剪輯研習30小時,紀錄片專題製作研習營兩梯次共32小時,欣賞與學習人數超過6000人次,這個在圖書館慢慢孵化成形終於破浪而出,為圖書館成功吸引許多潛在讀者,利用各項館內圖書資源。由於本館持續電影藝術的推廣經營,吸引台灣省地方志影展(全省只有5個巡迴點)、蒙藏委員會委託台灣民族志影像學會-從鏡頭看西藏影展(全省只有4個巡迴點),到本館巡迴映演,看片的人在放映前一小時就排成一條人龍,這在2007年元月放映《佐賀的超級阿嬤》,也出現了這樣的盛況。

         2006
年共放映200場次中外電影欣賞包括戶外電影欣賞10場次,10場映後座談會,10場電影藝術講座,包括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陳明媚老師領銜的四堂,及逢甲大學英文系的劉森堯老師六堂電影欣賞入門,觀賞人數超過8500人,另外辦理兩梯次數位剪輯(各12小時)、影像處理(各12小時)課程及兩次志工培訓(記錄片專題製作12小時及數位剪輯課程6小時),另外2006年公視小導演大夢想影展、2006女性影展、蒙藏委員會-從鏡頭看西藏-來自喜馬拉雅的智慧影展(全省只有4個巡迴點),到本館巡迴。味丹文教基金會於是年為本館施設戶外電影廣場景觀工程,使本館更具電影空間氛圍。志工夥伴已經能在老師指導下,拍攝剪輯「沙鹿電影藝術館簡介」完整的數位短片,這部短片在每場電影放映前播放,提醒觀眾注意看電影應有的公德心以維持觀影品質。2007年共放映360場次中外電影欣賞包括戶外電影欣賞8場次,13場電影藝術講座,觀賞人數超過15,125人,另外辦理兩梯次記錄片數位剪輯研習(各30小時)課程,成功吸引潛在讀者認識圖書館,進而利用各項圖書館資源。由於本館持續電影藝術的推廣經營,吸引2007年公視教育影展、國美館台灣紀錄片精選巡迴展、國家電影資料館台語老片回顧巡迴展。

        1999
年出版「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的邱坤良先生,2006年因緣際會成了有史以來最帥氣且沒有官架子的文建會主委,一個仲夏的午後一身輕裝,捲起袖子的襯衫、刷白牛仔褲裝,無法想像他是個才剛卸下大學校長擔綱國家首席文化官員,他飄然來到「沙鹿電藝術館」,沒有官僚的排場陣仗,營運二年來一直維持在例假日播映電影,在他堅持應讓民眾隨時都能在「沙鹿電影藝術館」看電影,就是要塑造成民營的商業電影院一樣的理念下,在2007年,非假日時間我們正式安排放映下午場次,並嘗試播放雲門舞集,布袋戲、歌仔戲、本國的紀錄片等類型影片,反應還不錯。一個不在乎數人頭論成敗的文化領航者,我們這些基層文化機構經營者,就能肆無忌憚的熱情衝撞,作不同面向的嘗試,讓時間長河一點一滴去慢慢積累文化的能量。毅力與堅持讓「沙鹿電影藝術館」誕生了,如今已是滿三歲的小娃兒了,台灣現今北有國家電影資料館、光點台北;桃竹苗地區有新竹影像博物館;南有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台南藝術學院音像學群,中部以我們為起點,讓中部愛看電影的民眾有一個投射與沈澱的所在,力量雖然微小,卻滿心期待星火可以燎原,相信不久的將來,中部的影像資源能妥善整合,結合諸如新聞局中部辦公室的影像部落格、被賦予主辦「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國家級常設機構--國立台灣美術館,以及大學院校影視相關科系(靜宜大學大傳系、朝陽科大傳播藝術系、中州技術學院視訊傳播系等),一起為中部電影天空撐起一道繽紛絢爛的彩虹。

 

 

 

 

撰文者陳錫冬現為沙鹿電影藝術館館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沙鹿電影藝術館 的頭像
    沙鹿電影藝術館

    沙鹿電影藝術館

    沙鹿電影藝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