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鈔風暴》的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是有原因的,這是已經綿延了兩千年歐洲一個很大的民族衝突的問題,過去以色列國家滅亡,土地被占領,無國可歸的猶太人就湧到歐洲各處,所以幾乎每個歐洲國家都有猶太人,但經過了兩千年,這些歐洲猶太人卻沒有融入所寄住國家的文化和語言,他們雖然會使用當地的語言,但是還是堅持保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有自己的教堂有自己的語言,跟西方基督教的文明完全不一樣。猶太人在德國的發展尤其精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威廉二世在一九一八年垮台,德國變成民主共和國,並將議會設在威馬,從一九一八到一九三三年期間就稱為威馬共和時期,當時執政的內閣裡五個部長有三個就是猶太人,還有成立共和時的草擬憲法也是猶太人草擬的,雖然有很多知識份子支持威瑪共和,可是民主政治相當混亂,所以有很多人懷念舊帝制時代,希特勒於是趁機崛起,威瑪共和五年(一九二三年),希特勒在慕尼黑策動了一次判變,結果被逮捕了,法官以污衊共和之名判刑五年,在服刑前夕改判為一年,服刑期間他口述完成了自傳《我的奮鬥》,其中第五章「猶太人的危害」,說明了剷除猶太人的理由,有一個最重大的就是他認為猶太人威脅到德國人在地球上的生存,德國很快就要在猶太人的手中亡國滅國了,因為在威瑪共和時代,德國的生存命脈都掌控在猶太人的手裡,金融業銀行十家有九家是猶太人開的,傳播業報紙、廣播電台十家也有九家是猶太人開的,工廠重工業輕工業都是猶太人開的,所以他第一個就是要剷除猶太人。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凍結猶太人的財產,等到一九三九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歐洲只要被德國占領的地區跟國家,所有的猶太人都送往集中營。

 

《偽鈔風暴》的迷人之處

 

 這是一部非常尖銳的電影,它觸碰到生死存亡,牽涉到倫理道德,而這在哲學上從亞里斯多德開始就已經是個很重大的問題。這部電影在影像風格的掌握上非常精彩,我們看到這樣的電影來容納這樣的故事題材非常精彩,因為它帶有一種寫實的翻閱歷史的驚悚味道,讓人了解到電影可以拍的這麼好看,當然很多時候電影的好看之處是寄托在主要角色上,而這部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男主角的個性很迷人,他的迷人不是因為他的高標道德瀰漫在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正義凜然的形象,而是他反英雄的那種形態,我們從比較卑微的角度來看,他有一種踏實的氣質,直接指向一個人性最基本的部份,也就是面對生死存亡的態度。

 

 主角雖然有迷人的個性,可是他在故事裡犯了一件很大的錯誤,就是去為他的同伴要肺結核的藥,結果害他同伴被槍擊了,這件事讓他既痛心又悲哀,他把罪過歸結到德國軍官身上,那名德國軍官是因為職責所在,一定要完成這個印製偽鈔的任務,所以才這麼做,其實從故事開始就可以看出他對男主角的欣賞,他知道他是很聰明很有腦筋的偽鈔專家,他需要主角的能力完成任務,一方面主角也需要他的支持以保全性命,所以基本上來講他們兩個是互相依存的,我們可以看到主角去軍官家的感覺,介紹家人給主角認識,這是一種信任的表現,就跟《戰地琴人》一樣,從對立的關係,由於互相的利益利害關係,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友誼,而發展出這樣一段故事,展現了男人陽剛方面的本質。

 

《偽鈔風暴》的反英雄主義

 

 反英雄主義從表面來看是一個不成熟而且沒面子的一種主義,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牽涉到生死存亡的時候,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男主角一開始就展現出事故、庸俗的英雄觀,他非常清楚希特勒他怎樣殺猶太人,他看太多也非常了解,所以他摸索出了一套生存法則,在集中營安然度過了五年,之後他進入另一個集中營印假鈔,他持續運用那套法則保全了自己和大家的性命,而且雖然他與世隔絕,可是他從很多蛛絲馬跡感受到德軍節節敗退,直到最後也只有他判斷出來德軍已經撤退。男主角薩利進入集中營的時候,反對內鬨,反對無知的作為,形成一個反英雄主義的勢力,另一個勢力是抵抗德軍的英雄主義代表阿道夫伯格,其實電影從頭到尾都是這兩個人相互對抗,一個主張說:「我們完全聽命德軍上級交待,把印假鈔的任務做好。」,另一個就說:「不要,我們這樣做的話會延續戰爭,會讓德國擾亂金融市場,有了這些錢他可以買外匯,然後用這些外匯去買石油買一些製造彈藥的原料,這對整個聯軍跟德軍的戰爭非常不利,所以我不做,我寧可斷頭我也不做。」,阿道夫伯格也滿聰明的,他推測德國之所以印假鈔就表示德國經濟已經撐不下去了,所以他才不斷的故意延遲,最後他也的確變成英雄,因為他的延遲才沒有延續希特勒的政權。男主角的生存哲學就不管這麼多,因為他只求生存,裡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他們在庭院時,男主角向柏格說:「你給我閃開,你擋到我的陽光。」,意思就是你不要在那扯後腿,伯格也曾說:「你努力這樣做,到最後也是死,當你完成德軍的任務之後,你一定會被槍斃掉的。」,男主角回他:「我寧可明天進毒氣室,也不要今天就被槍斃,你死了什麼都不是。」,其實主角自己也很清楚一但印出偽鈔,他也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他用的是另一種拖延戰術,他控制印製偽鈔的進度,一邊拖延一邊安撫。

 

主角的領導統御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男主角可以說是以一種存在主義的方式領導統御其它人。一開始我們會覺得主角是一個遊戲人間的人,是一個冷靜不隨便感情用事的人,完全看不出他可能是一個領導統御的典型,他被抓到集中營時,被其它人說是罪犯,他就將那個人抓過來,用叉子當武器要脅他,從這裡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看似沒有原則,其實是自有一套哲學的人。他明白德軍為了達成目的,可以與他做到某種程度上的妥協,在這樣的情形下,他慢慢的形成一種統御領袖的典範風格,像有人要舉發伯格不願印製偽鈔時,他就把對方抓到一旁說:「你如果告發他,我就斃了你。」,這就是一種領袖風格。電影最後,他抱起那個自殺的人走出圍牆,搭配夢幻曲的音樂,一個男人抱著一個死去的男人,背後影像的意象充滿了整個螢幕,這種男人跟男人心照不宣的感覺令人非常欣賞,這也是最能展現主角領導統御的地方,如果以領導統御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個男主角是非常成功的。

 

電影的結構和影像風格

 

 我們說一部電影要好看、要吸引人最重要的就是劇本結構,這部電影它不斷的利用小細節慢慢的堆疊起來,納博可夫在《文學講稿》裡講到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原理,他說:「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細節的堆積,文字風格的展現,其它內涵、偉大的思想都是不重要的,電影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注意的是影像風格,能夠掌握到影像風格,掌握到劇本結構的風格肯定是部好電影,至於內容不是那麼重要。」,其實我覺得內容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小說創作不是文字遊戲,要展現出一些跟人生有關的訊息,好電影也是一樣,所以除了剛才講的內容、哲學觀和偉大的思想之外,其實更好的地方是它的影像,我們看到集中營剛開始的時候,導演擅於使用短鏡頭,因為它有助於這部電影的張力,而且它幾乎都是狹小的空間,鏡頭有點搖晃,所以會有一種緊湊感、動態感,動態的手法帶來一種焦躁不安的感覺,我們會想這些人不知道會怎麼樣,不知道會不會成功逃離德軍的掌控,所以導演在影像上就製造了這樣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沙鹿電影藝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