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舒適生活,已經令人逐漸遺忘,我們也是身處自然中的一份子。目前生態電影的環境,愈來愈難生存,往往變成只是學生做報告所需的資料,頗為可惜。
何謂生態
所謂的生態,就是生活、生命、生存的狀態,1869年出現關於生態的定義,生態學是德國自然學家創造出來的。而生態電影,隨著近年一些生態和環境的問題漸漸湧出,這才逐漸受到重視。
其每個人對於生態,都有著屬於個人的生長背景,且許多生態問題就在生活周遭,不應忽視。像日本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其實都蘊含著他對大自然的想法和議題。
生態電影的分類
生態電影可分三類,一為院線片,二為卡通動畫片,還有近年台灣開始發展的生態紀錄片。
像好萊塢的院線片,經常描述自然的災難,令人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力量。無法抵抗的力量,例如《明天過後》。而好萊塢也會在災難片中觸及人性問題,或是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的觀點。
而卡通動畫片類,像《熊的傳說》就描寫人類因故變成動物,開始對動物的習性生態有所了解,或是讓動物說人的語言,從動物的角度描寫人類和自然的關係。而宮崎駿的電影中也常提到人的貪婪與環保議題,例如《神隱少女》,刻劃了很多反思意象,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角。
至於生態紀錄片,國內和國外都不少,像是《大河的愛》,描寫加拿大原住民們在河川中捕魚,紀錄各種季節的魚類生態,而政府在不了解魚類生態的情形下,訂立了不適當的政策,反而對魚類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台灣的《貢寮你好嗎》則描述核能發電廠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人非萬物之主宰
以前西方主義會認為,人和自然不同,則以人類為中心,也將人類定義為萬物的主宰,但後來人類中心主義被打破,發展成人類和萬物平等的地位,之後環境土地倫理出現,思考人類能否將關心尊重的態度,推展至環境萬物。
反思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
人類的生活始終仍有需仰賴自然資源,這就牽涉到環保的議題了。關於環境保護,人們開始思考,到底是保存自然、採取不干涉的方式較佳,還是利用科技發展、積極保護的方法?而人類和自然何者處於優越的狀態,或是兩者其實是平等地位?都是現今人類必須思考的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