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00年為止,目前有四套理論︰蒙太奇、寫實主義、符號學、哲學的時空觀念。

蒙太奇與寫實主義

 蒙太奇與寫實主義可說是對立的角度,蒙太奇主張電影必須經過剪接,且利用許多特寫鏡頭,而寫實主義的觀念必須從19世紀法國的寫實小說開始談起。

 法國電影筆記的創導者巴贊,他本身是哲學家又是文學理論家,他對電影的研究是從法國傳統小說的觀點來看,因為法國是電影的發祥地,評論電影時他們很容易以傳統文學的角度觀察,且很多電影工作者同時也具有良好文學素養。

 寫實主義分為兩種派別,一個是狄更斯另一是弗羅拜。狄更斯主義的精神在於以現實的原則反映社會實際的狀況,弗羅拜則著重用字遣詞,發展至今的寫實小說,都離不開弗羅拜的手法,弗羅拜因此被尊稱為現代主義的嫡祖。

長拍鏡頭

 希區考克在1948年《奪魂索》這部電影中,嘗試不剪接,這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攝影機不停的移動,一種是場景經過特殊設計,或膠捲換片時利用人物走過鏡頭等手法,使畫面全黑、趁機更換,此種長拍相當有創意。

 過去我們看到一些長拍鏡頭,尤其是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很多美國電影也很喜歡使用此種手法拍攝。長拍鏡頭在寫實主義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法。

作者論

 所謂作者論,並非指單一作者的思想觀念展現,一種指的是批評,一種是創作、拍攝手法。就批評上來說完全是以舊好萊塢的電影而言,巴贊認為電影需強調團隊精神而非個人風格。許多大師除了述說個人內在對世界的觀點之外,也一直在形式上突破、創新。

 長拍鏡頭對演員而言是最大的挑戰,不容有失,不僅是時間金錢上的浪費,對演員的信心也是一大考驗,所以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排練,希區考克的《奪魂索》,實際拍攝兩個星期,但排練至少要兩個月以上,尤其是演員走位、對白的部分。

 在西方影評中,認為蔡明亮、侯孝賢超越了西方2030年,反映出台灣有活力的民族性,代表一種生命風格。文學和電影相同,偉大的電影和文學往往都具有其地域性,但展現出的視野是非常具有共通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沙鹿電影藝術館 的頭像
    沙鹿電影藝術館

    沙鹿電影藝術館

    沙鹿電影藝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